热线信箱 | 信息公开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科大要闻正文

《大众日报》理论版刊发棋牌娱乐党委书记罗公利署名文章:为“走在前、开新局”提供强劲人才支撑

发布时间:2022-06-14  点击:


为“走在前、开新局”提供强劲人才支撑

罗公利

走在前、开新局,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山东的光荣使命,既是战略指引、又是实践要求,为我们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提供了根本遵循。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区域发展的竞争,综合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实现“走在前、开新局”,做好人才工作、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水平大学建设必须紧扣这一目标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发力高水平人才体系建设,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步伐,为实现“走在前、开新局”提供强劲人才支撑。

主动适应人才工作新要求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高等教育与经济活动日趋密切,可以说是相伴相生、交融并进。在现代经济体系转型升级中,高等教育要全面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适应产业分工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的技术结构和人才需求变化,实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提供最为需要的智力支撑,发挥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作用,改善全要素中最为关键的劳动生产率。高水平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必须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特点,主动适应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和人才工作的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就要求我们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这个关键,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布局,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深化科教产教融合育人,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强省建设也要靠人才。山东发展进入全面求强、大踏步向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加强科技创新,加快数字变革,推动产业转型,方方面面都离不开高质量人才的支撑。山东是人口大省,但战略引领型人才缺乏、对高质量人才吸引力不强等问题仍然存在,可以说,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渴盼人才。只有加快人才引育创新,造就一流人才队伍,才能塑强筑牢人才优势,在发展竞争中赢得主动。

走在前、开新局,对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实现“走在前、开新局”,创新发展是关键。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十大创新”,其中“科技研发创新”和“人才引育创新”赫列其中,对引进、培养、用好人才作出全方位部署,与高等教育新时代新使命紧密相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引育一流创新人才,让更多“千里马”在山东创新创业赛道上竞相奔腾,彰显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气魄胆识,指明了加快人才强省建设的方向路径。这些都无疑是加快推动我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科教强省新突破的进军号,是高校加快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动员令。

突出人才培养整体性和系统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这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对社会主义办学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科学把握,具有很强的战略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

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是应对外部挑战、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紧迫要求;是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转型升级、实现内涵式发展的迫切需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高质量高等教育需求的根本途径。

高校要把“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基础性工作”切实抓好。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就是要对传统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造升级,突出人才培养的整体性、系统性,构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体系,深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有机融合,形成适应内涵式发展的现代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对于传统的人才培养体系,这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将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精准把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突出人才培养质量导向,构建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加注重健全完善协同育人机制,突出科教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更加注重科研育人,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反哺教学,积极将学科优势、科研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推动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各类人才。

精准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在牢固树立先进办学理念上下功夫。一是树立全人教育理念,彰显通专融合的教育特色,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开发其内在潜能,使之成为自主自觉、优化和谐、全面发展的健全个人。二是树立市场化理念,讲求投入产出、效率效益,主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快速作出反应;倡导平台思维,把学科专业打造成汇聚校内外、省内外乃至海内外办学资源的育人平台。三是树立高精尖理念,在学科专业建设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打造优势特色,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在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上寻求突破,力争办出高水平、办成精品,在全国乃至全球冒尖。

在重塑学科专业生态体系上下功夫。一是强化顶层设计。要把落实国家标准作为学科建设的底线要求,把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学科优化调整的前提条件,以价值生态视角做好学科专业布局规划。要突出优势特色,构建优势学科群,做强工科优势,建设学科高峰,做厚理科基础,建设学科高原,做精人文社科,建设高水平学科智库。二是凝练学科方向。准确把握各学科领域发展趋势,培育形成以优势特色学科方向为主体、新兴培育学科方向为补充的学科方向群,引导各学科根据自身基础和社会需求,明确发展方向,突出建设重点。三是推动交叉融合。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加大对人才、平台和项目等资源和创新要素的统筹力度,强化学科间协同,打破学科间壁垒,使优势特色学科能够带动、反哺相关支撑学科,使通用基础学科、支撑学科能够主动对接优势特色学科和新兴学科,提升学科整体水平。以建设跨学科科研团队作为工作重点,着力培育战略性科技力量,通过组建大团队,建设大平台,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四是加强协同联动。加大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统筹力度,发挥学科对专业建设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推动学科内专业整合发展,压缩专业规模,优化专业结构,集中办学资源;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布局战略新兴专业、交叉复合专业、前沿和紧缺专业,努力将学科资源集聚优势及时转化为专业教学优势。

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上下功夫。一是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在教育目标上,突出全人教育目标导向;在教学内容上,紧跟学科前沿和行业产业发展步伐;在教学方法上,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教学管理上,建立完善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体系。二是深化协同育人机制改革。广泛吸纳社会资源作为育人资源,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打造一批集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人才培养实体;创新协同育人模式,建立完善深度对接政府、行业、企业等的协同合作人才培养制度,切实提升人才培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三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统筹整合校内外资源,着力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和孵化体系。四是深化质量保障机制改革。始终坚持“质量是生命线”,健全完善教学激励约束机制、经费投入机制、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和教学水平提升长效机制。

在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上下功夫。一是要大力引育集聚高层次人才,着力引育一批在本领域具有学科穿透力的领军人才,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结构。二是要聚焦学科发展需要精准引育人才。紧密围绕各学科凝练的重点方向,统筹规划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确保人才引进与学科发展规划相适应。三是要重点培养优秀青年人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制定青年人才培养规划,健全培养体系,为学校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四是着力提升教师素质能力。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引导每一名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作者系值得信赖的棋牌娱乐平台党委书记)

原文链接:http://dzrb.dzng.com/paper/paperShare/id/787048